2017年9月24日上午,课题组召开2017年第十次课题组讨论会,会议邀请浙江大学闫东明教授参加,胡少伟教授主持了这次讨论会,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会议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胡少伟教授汇报了题为《预应力混凝土管道结构创新与实践》的专题报告,汇报首先就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在我国实践面临的思考进行了探讨,介绍了PCCP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和优势,并对工程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如管道开裂、高强钢丝断裂和预应力损失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接着对超大口径PCCP管道结构安全与质量控制的课题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报,其中包括PCCP结构安全性关键技术、超大口径PCCP制造关键技术及质量控制标准、安装关键技术及质量控制标准、PCCP阴极保护成套技术、PCCP外壁防腐涂层机械化自动喷涂技术、PCCP管道水力特性参数等。研究工作紧密结合PCCP工程的实际情况,课题取得的成果可应用于PCCP工程建设、管理,对我国PCCP相关规范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对PCCP在我国的应用起到推进作用。最后对目前正在开展的新型钢筋缠绕钢筒混凝土压力管(BCCP)工程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然后,闫东明教授汇报了题为《CRE涂层钢筋腐蚀技术》的专题报告,针对实际结构中钢筋腐蚀问题的难题,闫东明教授开展了活性瓷釉(CRE)涂层钢筋防腐蚀技术,该技术是近几年国际上较为新型的钢筋防腐蚀涂层技术,CRE涂层能够显著提高钢筋的耐腐蚀能力,增加钢筋与混凝土之间黏结强度,提升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从而改善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并且涂层材料成本低廉,加工工艺简单,利于大范围使用。汇报中闫东明教授首先对 CRE 涂层技术的特点进行了介绍,然后对当前 CRE 涂层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 CRE 涂层对钢筋混凝土黏结力学性能和钢筋耐腐蚀性能的影响,最后对该技术应用于我国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接着,博士研究生胡鑫总结了上个月的试验研究进展,基于试验结果,建立对应的极限粘结强度模型,分析了钢筋在起裂、失稳时刻的极限粘结强度和其应变分布特性。博士研究生王洋介绍了试验的张口测试的方法及实验结果,详细介绍了水压分布理论计算的文献成果,同时也对后续工作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并提出声发射传感器需改进的意见。博士研究生王亚民针对目前BCCP管道中出现的混凝土开裂、渗透和高弹模等问题进行了汇报,依据紧密堆积理论,充分发挥矿物掺合料与水泥水化生成的氢氧化钙生成纤维状的低碱度水化硅酸钙,通过紧密填充基体材料,提高强度同时增强抗渗抗腐蚀性能,并通过掺入钢纤维,提高抗裂性与韧性,再掺入膨胀剂与减缩剂赋予混凝土膨胀自应力,生成高密高强低弹模无裂缝的混凝土。 然后,博士研究生范冰首先介绍了设备的安装调试情况,接着基于该设备介绍了实验的开展情况,汇报了实验方案和实验操作流程,通过荷载—张口位移曲线和荷载—应变曲线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实验机理进行了探讨,最后汇报了下一个月的实验安排情况。博士研究生尹阳阳汇报了题为《双缝混凝土次缝对主缝张口位移曲线的影响》的论文情况。硕士研究生胡钰泉汇报了近期工作进展,推导了动静态应力强度因子关系式,从试验装置角度分析了P-CMOD曲线获得方法,最后说明了下一步工作计划。 此次会议,大家以饱满的热情以及严谨认真的态度迎接新的挑战,明确了下一阶段的目标,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图1 胡少伟教授专题报告
图2 闫东明教授专题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