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4日上午,团队召开2018年度第一次学术讨论会,胡少伟教授主持了这次讨论会,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会议,会议主要内容如下: 博士研究生胡鑫汇报了混凝土断裂过程的声发射特性研究,主要针对混凝土断裂过程的起裂点和失稳点进行声参数分析,确定了相应的声发射判据。导师胡少伟教授对内容进行点评和指导,并确定了后续工作的开展内容。 博士研究生范冰对低温下裂缝尖端张开位移(CTOD)的计算进行了汇报,首先分析了低温下的CTOD-CMOD曲线,并利用该曲线判别起裂、失稳荷载。通过双参数模型和“铰链”模型计算临界裂缝尖端张开位移,发现双参数模型与实测值吻合更优。最后,其对不同温度下的裂缝扩展长度-裂缝尖端张开位移曲线进行了分析。 博士研究生王洋汇报了改进的水压随裂缝宽度变化的计算模型,即利用三折线型模型代替原有的直线型计算模型。并利用两种计算模型计算三点弯曲梁裂缝内部水压变化及分布规律,结果得到,改进的水压随宽度变化模型具有更好的模拟精度。随后,其汇报了利用该模型进行水压力作用下三点弯曲梁的P-CMOD曲线规律反演研究。 硕士研究生王强汇报了基于引入反映混凝土变形性能相关校正参数的常温混凝土双线性软化曲线模型,并通过试算法拾取了低温受冻后早期混凝土的最优变形性能参数,以此建立了低温受冻后早期混凝土的软化本构模型。并重点汇报了考虑低温受冻后混凝土的低温裂化度,结合双K断裂理论,给出了低温裂化度、龄期、荷载及有效裂缝长度的等量关系式,为早期混凝土低温抑制作用的研究提供了铺垫。 硕士研究生许毅成汇报了题为“基于水轮机振动频率的组合柱振动响应的研究”论文初稿,他从论文主体内容的写作及最终结论进行了详细的汇报,导师针对其论文写作内容提出部分修改意见。随后,他又针对国内的水电厂房结构及组合柱抗震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详细阐述,为下一步开展10Hz组合柱振动激励实验和协助完成组合楼板破坏实验做准备。 硕士研究生朱俊杰做了题为钢套筒混凝土压力管道(SSCP)外载超载试验研究的汇报。主要汇报内容为自应力混凝土的膨胀试验结果。然后,其对大管径SSCP管道的试验现象及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SSCP管道在承受外载情况下的受力特性提出了相应的理论计算模型,从热力学和弹性力学结合的角度提出了膨胀混凝土在自应力形成过程中管道的应力计算模型。 硕士研究生胡钰泉按照其硕士论文的各章节详细介绍了其硕士学位论文写作的主要内容及论文的主题逻辑安排规划。导师根据其硕士期间的主要工作内容进行了其论文内容修改的指导意见,并提出部分章节的安排微调等意见。 硕士研究生薛翔汇报了其拟投论文的主要内容。其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BCCP发生地基沉降时,只会影响管道接口的应变分布,管身各处位移仍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发生竖向沉降时,接口环向应变的最大值总是出现在插口的顶部底部,承口的顶部或底部,当相对转角达到某一值附近时,接口结构发生破坏,此时应变会突然减小或是增加速度变快。BCCP接口结构是否安全与管道相对转角值的大小直接相关,试验管型在相对转角的绝对值达到0.369°附近时,接口结构出现了破坏。在工程中此相对转角的绝对值可以作为确保该型号管道接口安全的下限值。 硕士研究生明攀主要汇报了过去一个月利用声发射技术监测渗流规律的科研工作进展,其详细介绍了前人的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 硕士研究生王阳主要汇报了其冻融循环试验的声发射特征规律研究进展。其主要利用多组循环混凝土试件下的声发射特征规律试验得到声发射规律的反映混凝土试件的损伤状态一般规律,导师针对声发射现象及结论与其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